喜报!龙职建工学子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国银和国铜

作者:李瑞彬 时间:2025-10-17 点击数:

10月15日,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圆满落幕。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子凭借技术突破与实践创新,一举斩获高职创意组银奖(项目“动智灵核 —— 智能关节动力技术革新者”)、高职创业组铜奖(项目“润野智烘——东北地区中小型农户饲料用玉米精控水分烘干机”)两项国家级荣誉,为学校再添双创佳绩。

极寒攻坚:技术革新破解边境物流难题

由智能建造技术24级1班王也夫担任负责人,与韩雪、魏雨彤、王旭、周墨、王明宇、庞亚丽、陈雨涵、蒋广飞、李嘉欣、王福才、高春杰、高雨辰、闫宇航1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携项目 “动智灵核 —— 智能关节动力技术革新者” 摘得高职创意组银奖。该项目针对我国极寒地区及边境物流 “最后一公里” 配送痛点,创新研发四足机器人大扭矩关节电机驱动器,通过PCB板铜走线加热技术与MLCC并联电容技术组合,攻克低温环境下设备启停难、动力衰减等行业难题。

“团队在漠河等地完成110余次实验室测试以及50余次实地测试,极端低温环境下驱动器连续运行稳定性达98%。” 项目负责人王也夫介绍,技术方案已通过校企合作的初步落地验证,有望为边境民生保障提供智能装备支撑。

双线突围:项目斩获创意与创业双认证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同步孵化出创业项目,由智能建造技术23级1班王旭、周墨以及陈雨涵牵头的团队再获高职创业组铜奖(项目“润野智烘——东北地区中小型农户饲料用玉米精控水分烘干机”),成为本次大赛中少数实现“创意-创业” 双赛道获奖的高职项目。这一成果印证了学校 “四维” 双创课程体系的实践成效 —— 从创新思维训练到创业孵化落地的全链条培养模式。

厚积薄发:双创育人结出硬核成果

本次获奖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黑龙江职业学院构建了 “公共必修+专创融合+实践孵化” 的立体化培养体系,组建 “百人创业导师团” 全程指导项目,并依托创新创业学院的孵化平台提供技术转化支持。

“从实验室到赛场,离不开两院协同的‘定制化’培育。” 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团队表示,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为项目配备跨学科导师组,开放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若干个专业实验室,助力团队完成170余组寒地工况模拟实验,彰显“敢闯会创” 的龙职育人特色。

大赛背景:全球最大双创赛事见证青年力量

本届大赛国赛现场赛于10月12日到15日在郑州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累计吸引超2495万个团队、10218万人次大学生参赛,创下全球同类赛事规模新纪录,成为彰显青年创新活力与全球协作力量的重要平台。黑龙江职业学院学子在高职赛道的突出表现,延续了学校连续4年蝉联国赛银奖的优异成绩,成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标杆案例。

“这份荣誉是起点,我们将持续攻关极地智能创新技术。” 王也夫团队的宣言,正是龙职学子扎根黑土、服务振兴的生动写照。

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银团队于郑州大学的国赛现场赛合影,由左至右:项目 “动智灵核 —— 智能关节动力技术革新者” 指导教师代表李和易、项目负责人王也夫,团队成员魏雨彤、庞亚丽。

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银团队于郑州大学的国赛现场赛合影,由左至右:项目 “动智灵核 —— 智能关节动力技术革新者” 项目负责人王也夫,团队成员魏雨彤、庞亚丽。

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银团队于郑州大学的国赛现场赛合影,由左至右:项目 “动智灵核 —— 智能关节动力技术革新者” 项目团队成员庞亚丽、魏雨彤,负责人王也夫,指导教师代表李和易。

版权所有:黑龙江职业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 邮编:150080 建筑工程学院:0451-87501210 8666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