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双创论坛 > 正文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之二 集聚资源 加强协同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文章来源:   作者:双创办  更新日期:2019-05-29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内在要求。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坚持整体谋划、综合施策,校际合作、资源共享,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积极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搭建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高的育人环境。

一、项目引领、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意识的关键。2015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了“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重点改革项目。其中,“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实培计划”)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4个子项目。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深化项目,支持高校充分利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从企业遴选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坚持真题真作,2015年支持了304个项目,为产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二是毕业设计(创业)项目,遴选支持了2300多名学生在创业园、孵化器、风投机构开展创业类毕业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创业提供支撑。三是毕业设计(科研)项目,遴选支持了265名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知名科研单位接受科研训练,通过科教融合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四是实验教学开放共享项目,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北京市校际间专业群建设项目作用,坚持开放性和可塑性原则,构建了10个“体系模块化、内容分级化”的实验教学开放共享平台,通过学校购买服务等制度设计,面向北京高校及中小学生、社会开放,有效提升了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使用效益。2015年,仅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实验教学开放共享项目”就接待不同高校的大学生近1.1万人时,接待高初中学生1900余人次。“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专项投入2.1亿元,资助1.6万项大创计划项目,带动院校支持3.4万项,参与学生累计达到18.9万人,参与指导的教师达5万人次,各级各类项目参与人次达到在校生人数30%以上。

二、搭建平台、促进共享,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北京市深度集成、充分利用首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尖端科研资源、高科技企业和众创机构资源,加强部门协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资源集聚。一是依托海淀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中关村创业一条街等资源,着力打造“一街三园”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校外专家库,推动高校引进校外智力资源,以课程讲座、科技咨询、项目指导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开展示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条件保障、校企合作、孵化服务等方面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四是扩展大学生学科竞赛覆盖范围,每年专项安排600余万元开展26项市级学科竞赛,构建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体系,年参加比赛学生达到6万余人。

三、更新理念、加强交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

北京市积极推动高校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院校间交流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文化生态。一是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引导各高校将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反映人才成长规律、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二是建设了3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导中心,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三是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及经验交流会,通过实物展示、学术论坛、校企交流等形式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共严格遴选出实物作品322件、创新项目成果237项、举办论坛4个,数千名大中小学生参观展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认真落实教育部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进一步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上一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之三 三位一体 协同推进 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下一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之一 分层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关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 
招生办电话:0451- 87501262 53180694 87501263 53181386 86681637 53180123 86674287 87501272 86682201 86682202
版权所有: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ICP备0500004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