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下载查询 >> 正文

学院教学团队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2-30 [来源]: [浏览次数]:
  

学院教学团队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学院在《黑龙江职业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7年)》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一转、两建、三改’”。教学团队是实施质量工程的基础点、关键点,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关系到质量工程实施的成败。

一、建设目的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加强教师“五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二、基本要求

1.团队结构要求。团队主要由学院专任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合作氛围浓厚,中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双师特色突出,拥有一批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

2.团队素质要求。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力合作,整体优势突显。

3.团队带头人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造诣深厚,凝聚力强;坚持一线教学,长期致力于团队建设,注重提升团队教学科研整体实力;在本行业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企业技术服务能力。

4.教学工作要求。及时跟踪产业行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开拓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5.教研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教材建设要求。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

三、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1.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运行和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的比例;适当增设反映专业技术前沿的课程,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更加完善;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研究重点,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方法。

2.根据教学工作、课程建设的需要并结合专业发展和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组织制订本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个人的培养计划。

3.定期组织本团队成员的业务考察、考核和鉴定。加强成员业务档案的建设,向所属学院提供本团队成员晋职晋级、职称评聘、评先进、评优秀的依据和意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教师“五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聘请国内知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顾问或兼职教授;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工作。

5.做好团队制度建设工作。制定团队活动会议制度、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团队教师年度考核制度等,规范团队行为,保障团队工作顺利开展。

6.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结合专业特点,选择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建设及教改立项课题的研究,申报各级教学成果奖。组织教师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参加企业研修锻炼,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培训。

7.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实验条件,巩固已有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并通过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多种渠道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8.教学资料归档工作。按照教学文件资料保存目录,进行收集、积累、整理应归档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团队教学档案主要包括行业企业调研报告、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实习标准、实习实训大纲及指导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专业建设规划、实训室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等。教学团队活动定期开展,主体明确,记录完备;定期开展听评课、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等,检查材料和记录完整。

四、保障措施

二级学院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一级主管单位,负责对其建设及工作开展直接监管。

教学团队建设纳入二级学院(部)考核目标,学院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团队日常工作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依据。

 

附件: 黑龙江职业学院教学团队标准化建设指标评估体系

 

 

黑龙江职业学院

    20141222

 

 

 

 

 

 

 

 

 

 

 

 

附件:

黑龙江职业学院教学团队标准化建设指标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评估结果

1.专业建设(10分)

1.1专业发展

制定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发展规划及教学计划,产、学、研结合办学有成效。

5

 

1.2学生发展

学生的专业教育、入学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工作有特色。

5

 

2.课程建设

20分)

2.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合理,能与专业培养目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等相适应。

5

 

2.2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与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成效显著。

5

 

2.3教材编写

积极编写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教材,团队有自编的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课或实验、实训课教材,并已使用。

5

 

2.4数字教材

鼓励本室成员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用声像视听教材,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有自制多媒体课件。

5

 

3.师资培养(15分)

3.1团队带头人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造诣深厚,凝聚力强;坚持一线教学,长期致力于团队建设,注重提升团队教学科研整体实力;在本行业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企业技术服务能力。

2

 

3.2专职师资队建设

关注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团队师资培养计划与发展。

3

 

新教师在岗培养工作,有计划、重实施、看效果。

3

 

重视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和训练。

4

 

3.3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协助分院部聘请社会上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

3

 

4.教研、科研(16分)

4.1工作计划

制定全面、规范的团队发展规划、团队工作条例和团队负责人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良好;有详细、科学、合理的团队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

 

4.2团队活动

坚持开展团队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得少于6次,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相关资料完备。团队活动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切合实际。

8

 

4.3教研论文

团队负责人每学年撰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团队成员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人均比率较高。

2

 

4.4课题研究

每年启动一项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课题,并按计划实施完成。

2

 

4.5学术研究、论文

教师每年人均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文章≥0.5篇。

1

 

5教学管理(27分)

5.1教学运行

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师授课任务。

2

 

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掌握本团队的教学动态。每学期听课≧20学时,有认真详细的听课记录。

2

 

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公开教学等活动。

3

 

配合学院、教务处、分院进行工作考核。

2

 

5.2试讲、听课及公开课

新任课或开新课均组织试讲并有记录;集体听课制度落实情况良好,并有评课记录,本团队教师每学期人均听课不少于8节;有重点地组织观摩课教学,每学期举行公开课次数不少于2次,并有评议记录。

3

 

5.3考试管理

认真组织考试命题、试题审查、成绩评定、教学质量分析等工作。

3

 

5.4教学档案

各种教学资料及教学档案的收集,并分类整理,保存齐全,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实训指导、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总结、学院下发的各类文件等。

3

 

5.5工作纪律

能严格遵守学院工作纪律,无故意调课、停课、迟到、早退等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发生;教研室人员无违纪被处分情况。

3

 

5.6实习实训管理

实验、实训教学计划齐全,学期授课计划、实训教学总结等教学文件齐全。实习教材、实习指导书等完备。

3

 

5.7实习实训运行

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协助分院联系社会、企业等实习单位,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正常进行。

3

 

6.工作成效

12分)

6.1教学质量考核

教师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考核综合得分每学年人均≥90分。

2

 

6.2教学大赛

学生积极参加学院或院外组织的各类教学大赛,获得院级、省级级国家级奖励。

2

 

6.3教学成果

教师参加学院或院外组织的各类教学大赛,获得院级、省级级国家级奖励;获得专利;公开出版发行教材。

2

 

6.4教学荣誉

获得国家级、省级、院级荣誉称号。

3

 

6.5社会服务

教师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

3

 

总分

100

 

等级

 

说明:评估结果确定为ABCD四个等级,A95分;95>B级≥85分;85>C级≥60分;60>D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