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双创论坛 > 正文

关于组织参加“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线上研修班的通知

文章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22-10-26

一、培训对象

各二级学院每个专业选派2人参加本次“专创融合”线上课程辅导,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二、培训时间与形式

培训时间:

2022年10月29日-10月31日

周六、周日线上直播,周一完成作业与在线辅导

培训形式:

小鹅通线上专题直播、在线辅导、互动交流、案例分享、答疑解惑、实操练习。

三、培训目标

认知升级:获得专创融合教学创新思维的训练,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构思,厘清传统教学与“专创融合教学”的区分。

方法升级:解构专创融合课程设计的三大要素与9个微观操作方法;掌握“心流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实践升级:通过文科、理工科专创融合实践案例,引导学员实操,助力老师们设计出有特色、有针对性的专创融合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专创融合课程培训采用线上教学与辅导模式,共计24学时。

时间

主题模块

课程内容

主题亮点

主讲教师

10月29日9:00-12:00

认识篇专创融合课程开发的内涵、呈现与意义

1.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内涵2.专创融合课程的类型呈现3.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的意义

1.系统分析专创融合的理论基础;2. 4种类型的专创融合课程形式;3.专创融合课程与其他成果申请的有机结合

吴隽

教授

10月29日14:00-17:00

方法篇专创融合课程的开发步骤、分析工具

1.立意——从真实产业实践到课堂的项目教学情境2.拆分任务点——从抽象问题中提炼专创能力要求,设计任务3.建立评价标准——用价值思维评价,用真实项目标准驱动学生

1. 专创融合课程架构设计三步法;2. 创新任务设计的ACCPC原则;3. 专创能力与任务匹配秘诀,评价标准改进表单

邓白君

  副教授

10月30日9:00-12:00

方法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技巧

1.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若干挑战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目标:心流课堂3.以“产生心流”为目标的专创融合项目开发要求

1. 1套让学生欲罢不能的教学策略;2. 3个心流课堂的操作要点;3. 9个心流课堂的操作标准

吴隽

教授

10月30日14:00-17:00

实践篇职业教育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为例

艺术设计类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实践案例

如何通过专创融合课程出彩,在众多主流评比奖项中取得不俗成绩

段娜

教授

10月31日9:00-12:0014:00-17:00

实践篇从0到1开发一门专创融合课程辅导

按作业单进行练习,线上辅导答疑

1套设计课程的开发指南与工具手册;在线辅导答疑,保证成果产出

专家团队/助教

五、授课师资

吴隽

博士/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世界职教联盟卓越教育工作者银奖获得者(当年获该奖唯一华人),广州市教育督导员。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省赛评委。指导项目获国赛2金2银1铜。有十余年的双创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开发经验,累计为全国一万余名教师提供双创教学培训。教研成果丰硕,主编4本双创教材,发表10余篇SSCI、SCI和CSSCI论文。

段娜

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双高专业群主要负责人,获教学能力大赛国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3项、国家职业标准修订1项;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银,挑战杯国赛2金1银,国际国内专业大赛设计奖项200余项,其中特等奖两名、金奖9名,参加德国GDS、米兰世博会等行业知名展会。该团队囊括教学成果奖、教学能力大赛、互联网大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几乎所有主流荣誉的全国最高奖项。

邓白君

副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主任,十余年双创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开发经验,为全国十几所高校提供过双创师资培训。获广东省首批就业创业金课,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1银1铜,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主编4本双创教材,在SSCI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上一条:学校特邀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创新创业教育专委会专家来校讲座
下一条: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9月13日启动

关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 
招生办电话:0451- 87501262 53180694 87501263 53181386 86681637 53180123 86674287 87501272 86682201 86682202
版权所有: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ICP备0500004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