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专业建设 > 学术活动 > 正文

大数据技术专业开展 《Python 程序设计》听评课活动

【来源:大数据技术教研室 | 作者:孙伟 | 发布日期:2025-10-17 】

近日,我院大数据技术专业围绕核心课程《Python程序设计》组织听评课活动,重点观摩专业主任孙伟老师讲授的“项目2:编写简单的Python程序”课程。教学副院长卢凤伟莅临旁听,关丽丽、王兰芹、罗洋、赵越四位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听评课研讨,旨在以课堂观察为抓手,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一、聚焦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本节课以“掌握基础语法,提升编程能力,培育严谨素养”为核心导向,精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达成上,孙伟主任通过“案例拆解+对比分析”的方式,系统讲解Python标识符的命名规则、关键字的使用禁忌及注释符的书写规范——结合“个人信息名片”等贴近专业的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标识符需避开关键字”“注释符要清晰易懂”的关键要点,有效突破知识难点。

技能目标培养环节,孙伟主任采用“示范-模仿-创新”的阶梯式教学法: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完整演示“打印简单问候语”的程序编写过程,强调缩进格式、语法符号等细节;再让学生分组完成“输出班级同学名单”的实操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语法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最后鼓励学生尝试“添加注释说明程序功能”,引导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编程技能,课堂实操参与率达100%,技能目标达成度显著。

二、融入课程思政,厚植育人根基

本节课的突出亮点在于将“严谨性”这一职业素养与“九三阅兵”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孙伟主任在讲解“程序语法规范性”时,以九三阅兵中“精准到秒的流程控制”“整齐划一的队列编排”为例,动情说道:“正如阅兵仪式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标准,编程过程中每一个标识符、每一行代码也需恪守语法规则,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程序报错——严谨不仅是阅兵精神的体现,更是程序员的职业底色。”生动的思政案例不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更让“严谨编程”的理念深植于心,顺利达成“养成良好严谨编程习惯”的素养目标。

三、深化评课研讨,共促教学提升

课后,听评课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研讨。关丽丽老师从教学细节提出建议:“可增加‘错误代码排查’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找错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语法记忆;”王兰芹老师补充道:“后续可结合大数据专业岗位需求,引入‘数据清洗’相关简单程序案例,提升教学的岗位针对性。”赵越老师指出:“课程将知识点与专业实例结合紧密,学生对标识符、关键字的理解更透彻,实操环节的分层设计也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罗洋老师则聚焦课程思政环节:“九三阅兵案例的融入自然不生硬,既强化了素养培养,又未偏离专业教学主线,为其他课程提供了思政融入参考。”

教学副院长卢凤伟对本节课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孙伟主任的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的三位一体,尤其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值得推广。希望全体专业教师以此次听评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将更多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切实提升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听评课活动不仅为专业教师搭建了教学交流的平台,更明确了后续课程建设的方向。我院大数据技术专业将持续以听评课为抓手,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