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邮箱|加入收藏
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

资料来源:哈工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转自高教新智荟    时间:2025-04-27 08:28:11   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

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


获奖等级

首批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完 成 人

孙  澄   邵  郁   薛名辉  董  宇   董  慰


课程简介



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所打造的一门国际化品牌课程。课程始建于2011年,面向建筑类、设计类专业大四本科生开课,采取设计工作坊形式,课时共4周,迄今已运行14年;课程海外合作院校包括哈佛大学、AA建筑联盟学校、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合作企业包括上海华建集团、中元国际、MAT office等多家知名设计机构。课程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特色和传统,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建筑学专业重实践的特点,与时俱进,以“开放式”的课程架构提升课程内容的实践结合性、文化挖掘性和挑战度;倡导“研究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诘取美丽乡村更新类、社区营造与社会服务类、工业遗产文化挖掘与保护类、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与营造创新类四个“跨界”专题式课程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或思政元素融入。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结合建筑学专业开放、多元、重实践的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职业道德修养等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探索以“实践育人、劳动致知”和“文化挖掘、美育塑心”为主要路径的课程思政模式,并统一“润物”般介入至课程的调查+设计+成果表达三阶段,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中国梦”理想信念与大国工匠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建筑师职业道德与责任的模范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继承者。

图片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框架图

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实践
 

课程分为四个专题,分别介入不同的思政育人目标与资源:

01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营建专题,以乡村关怀为核心

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国情怀与国家意志”“中国梦的理念信念”,以及行业规范中的“职业社会责任感”。

02
社区营造与社会服务专题,以民生服务为核心

介入“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同时兼顾“团队精神心理健康教育”。

03
工业遗产文化挖掘与保护专题,以职业素养为核心

介入“工作作风与职业规范”“职业责任感”等,同时也兼顾“中国梦理想信念”的塑造。

04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与营造专题,以文化保育为核心

介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也对“家国情怀”起到了弘扬作用。

在立项示范课程建设后,又增设了健康中国、城市更新、双碳建筑三个专题,进一步丰富思政内容与资源。

图片

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示意

在课程原有的开放式教育理念与研究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育人与文化挖掘环节的比重,并将思政元素介入其中,将4周的工程设计实践细化为“调查+设计+成果表达”三阶段,并分主题、分阶段进行思政育人:

图片

课程思政具体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01

开放式+研究型实践教学主题下挖掘思政元素,显隐结合融入教学过程:依托专业特色与课程特色,择取各实践教学主题的研究型共性特征,显性融入思政元素,根据各实践教学主题开放式的个性特征,分别挖掘思政线索,隐形介入。


因事立德,聚焦科技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定点帮扶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思政实践教育,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师生用脚步丈量大瑶山,厘清乡村的现状与发展问题;与村民互动现场设计,直面瑶乡村民的产业与生活,力求用设计改变乡村。

图片

师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坊

师生协同,直面民生问题,践行建筑师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以存续了30-40年的一线城市“中年”社区为关注对象,连续3年对北京市慧忠里社区、延静里社区、新源西里社区进行研究,直面民生问题,发现社区中存在的设施落后、空间权属不明晰、与城市同步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挖掘社区中活力不足的空间;并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参与式设计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思路。

图片

师生针对北京市老旧社区开展调研工作

实践育真知,挖掘大国工匠底蕴,创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设置木结构研究组,对中华传统建筑材料木材进行创新性探索,使同学们对于“大国工匠”精神产生更深一层的理解;设置工业遗产保护组,对哈尔滨市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测绘,让历史文化传承进一步落到实处。

图片

师生对传统建筑材料木材进行创新性探索

图片

师生对哈尔滨市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测绘



02

汇聚多元力量,多重思政教育互融,传播中国梦和理想信念。


借助社会与机构力量,“双主体”培养与“使用者”评价,多重思政教育互相补充

将教学主体多元化,设计机构、兄弟高校、其他专业、社会机构以协作的方式加入到教师团队中,如乡村振兴课程中邀请驻村工作组组长,社区营造课程中与社区公益机构合作等,而在最后的成果评价时,更是改变了原有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让设计成果直接展示在村民、社区居民、厂区工人面前,使师生更为深入地感悟到“建筑关于民生之本”;形成对整个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

图片

课程成果通过评图节等方式接受专家评价

图片

村民、社区居民等与师生共同讨论课程成果



课程建设成效

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使学生在设计研究学习中,建立“建”言献策,同心共“筑”美丽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研究性设计方法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对继承中国优秀文化,最大限度地探索建筑设计及设计美学领域中的隐性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其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大力提升了其国家民族自豪感和职业使命感。

该课程思政模式与建设机制得到了校内外同行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并在多所高校得到了复刻和传播,扩大了受益面;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和经验,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是课程思政与优质品牌课程的融合建设,2020年获评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校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库。

图片

课程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业界同行和同类高校的普遍认可,其教学成果的内容多次获得国内、省内的教育类奖项,2018年以本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设计类课程集群多元互动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片

同时,课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源于课程的4份教案获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计优秀教案,11份学生作业获教指委全国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优秀作业。课程实践在涉及的社区更新与改造、地方乡建和扶持计划中也得到更多的信任与口碑:社区更新作品《顶之下》获2017亚洲设计学年奖临时与可移动建筑与空间类金奖,2018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学生设计竞赛荣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美丽瑶乡实践团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奖”;与课程相结合完成的作品《滴水“泛”博物馆:无界博览探瑶态、滴水聚落习瑶意》获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优胜奖等荣誉。

图片

社区更新作品 顶之下 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

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是国内拥有建筑学专业的高校中最具独创性的专业类课程之一,调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破了既有专业、学科、年级、学校等限制,极大地拓展了专业教学边界和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课程对于思政教育的融入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01
拓宽教学的育人途径,打通途径引入社会设计和社会力量共同办教育,切实落实三全育人



利用课堂与实践相结合,高校与社会相结合,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动结合育人等途径,巩固显性教育,深挖隐性教育,使学生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构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课程生态,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片

哈工大建筑学科校企共建同行的课程体系



02
明确课程目标追求与实践任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服务国、服务社会的目标



与多个乡村振兴、社区更新的帮扶计划和社会实践课题或项目相结合,使高校师生走进真实场景,用设计和实践切实投入到有家国情怀的工作中,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同时实现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安排思政课程教师与导员全程陪伴式教育跟踪,打造“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的教学团队,通过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自觉把立德与育人落实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中。

图片

课程教师感言

图片

课程教师感言



版权所有:黑龙江职业学院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