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邮箱|加入收藏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

本站首页 >> 第二课堂 >> 正文

“文化赋能 职教未来” 双城区非遗文化校园浸润计划——黑龙江职业学院站

发布人:马雨薇     资料来源:黑龙江职业学院    时间:2025-10-15 09:04:53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3日,以“文化赋能,职教未来”为主题的“双城区非遗文化校园浸润计划”活动在黑龙江职业学院第二校区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是双城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双城区文化馆。协办单位是黑龙江职业学院。皮影戏、东北大鼓、京剧等多位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黑龙江职业学院的200多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行展演传承,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

通过实施非遗文化校园浸润计划,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成为青年成长的“活态教科书”,以工匠精神厚植文化自信,以青年活力激发非遗生命力。这种青春与非遗的热烈碰触,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让非遗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到。活动中,无论是精彩的表演展示,还是有趣的互动体验,都切切实实地拉近了龙职学子与非遗文化的距离,使他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计划”活动在黑龙江职业学院第二校区成功举办。

一块幕布,一束光影,数张精雕细琢的皮偶,伴着悠扬唱腔,演绎千年传奇——这,便是非遗皮影戏,被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中国最早的卡通”,它起于西汉,兴于唐代,盛于清代,承载着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更是中国独有的民间艺术。其表演融合了唱腔、音乐、雕刻技艺。2007年,皮影戏被列入黑龙江省级非遗名录,是双城区域内首批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此次活动中,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桂文老师表演了《三打白骨精》以指尖为笔,以兽皮为卷,在光影交织的舞台上书写着神奇,“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师生们零距离感受到了皮影戏这一光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东北大鼓是白山黑水的特产,是祖先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流传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了,它一度是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曲种,随着社会的变迁,听众大批转移,鼓声渐趋式微,甚至面临生存危机。2013年,双城东北大鼓被列入黑龙江省第四批非遗扩展项目名录,其保护与传承有了新的契机。活动现场,东北大鼓省级传承人赵德厚老师也为师生们献上了一段《1948红岩》江姐进山选段,展现革命英雄的坚韧精神。他唱腔规范,声情并茂,使用拖腔,并融入小调,在场师生都被这一曲种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深深地吸引了。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传承人闫淑英老师不仅为师生们演唱了传统京剧选段,更是现场示范水袖功。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演绎获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现场示范环节中,她亲自展示了身段、唱腔等京剧基本功,并指导学生互动体验,拉近了传统艺术与年轻群体的距离。不仅展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还通过手把手示范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非遗,既是历史的标本,更是未来的种子;不仅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文化基因。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版权所有:黑龙江职业学院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